【www.hotu8.net--历史】
从广义上讲:斗争是不稳定(或打破稳定之后)环境下矛盾的体现。汉语词组斗争意为多意词代表争斗;搏斗更代表着努力奋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井冈山斗争的历史(锦集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次听到毛主席是在村巷里哥哥姐姐唱的跳皮绳儿歌里,一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深入了每一个孩子的内心。到后来我步入学堂,对于毛主席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从心存敬畏到了打心底里的佩服,深深地被他的魅力所折服。之前阅读最多的是他的诗词,像《沁园春·雪》《西江月·井冈山》等等。读《井冈山的斗争》,是我第一次阅读毛主席的军事著作。
一
《井冈山的斗争》一文,是毛泽东1928年11月25日向中共中央所作的报告。毛泽东当时只有35岁,虽然很年轻,但是他的智慧与文采在这篇文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背景是1928年大革命失败后、全国仍处于白色恐怖阶段,红色根据地才刚刚发展起来。但当时中央关于战争的主导方向,仍然是以城市为中心,夺取大城市的思想。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红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当时毛泽东就意识到了这一险情,为了遏制局势的继续恶化,他从实际出发分析,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
《井冈山的斗争》这篇文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以及割据地区的现势,其中从军事、土地、政权、党的组织、革命性质、割据地区这六个方面对当时割据地区的情形进行了说明和分析,这种综合性的分析将分列地区的现状解释的十分清晰、透彻。毛泽东真的是一位天生的领导者和伟大的革命家。
文章以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为题,首先分析了工农武装失败的过程和原因,然后基于割据地区的现状和军事问题,进一步说明了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存在的条件。
毛主席的大局观很强,他能清楚地分辨统治阶级政权是处于暂时稳定时期还是破裂的时期,从而采取不同的政策应对他们。然而,杜修经、杨开明等一些同志无法清楚辨认当时的情况,甚至不顾军委、特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不同意湖南省委主张的决议,只知道形式地机械地执行湖南省委向湘南去的命令,采取了分兵冒进的策略,也不注意加强中心区的坚实基础,最终导致了八月湘赣边界的失败,以及红军第四军在湖南的失败。
这对那些只知道一味的形式地去执行上级命令的人,有一定的警戒作用。要明白看清楚局势的重要性,不能盲目的去执行命令,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三思而后行。
此外,从4月朱、毛两部及湘南农军退到宁冈,在当时以不到四个团的兵力,和敌人斗争了四个月之久,使得割据地区不断扩大,土地革命逐渐深入,民众政权一天天推广,红军和赤卫队也日渐扩大。我们可以特别肯定边界特委毛泽东(主席)和军委陈毅(书记)的政策非常正确。如果大队没有跟随杜修经等人前往湘南,那么我们割据地区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大大扩大,我们会更早的迎来胜利。
在军事方面,毛泽东首先对战争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表示山区是革命最有力的根据地,而后他从兵源、制度、教育、物资等方面向我们展示了生动的军事面貌。他在书中写道:
红军至今没有什么正规的薪饷制,只发粮食,油盐柴菜和少数的零用钱。湖南省委要我们注意,士兵的物质生活至少要比普通工农的生活要好。相反,除了粮食外,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但这还是难乎为继。仅仅发油盐柴菜钱每月也需现洋万元以上,全靠打土豪供给。永新、宁冈两县没有盐吃,布匹、药材完全断绝,其他更不必说。现在盐已有卖,但极贵。布匹、药材仍然没有。
读到这里,我的心里异常不舒服,难过得很。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体会过那种连盐都没有的日子,但读了书中的描述,想象着当时的情况不禁潸然泪下。不难看出,在当时包括孙中山革命在内,他们并没有掌握到经济的主动权,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济是一切的基础。这使得他们在战争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毕竟战争本身不是创造生产力,相反是一个大量消耗的过程,没有经济保障的战争,无论是否能赢得最终的胜利,过程都必定非常困难。
与对手相比,当时的国民政府和豪绅阶级拥有大量生产资料,他们的供应要大于战争的消耗,因此我们的毛主席及时调整了主要应对对策,把敌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不仅包括经济、物资,还包括人力。
在文章中我们会发现,军队有大量的兵源是来自对方的俘虏,另外的一些新兵也有来自自募的。但由于军队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个很重要并且紧迫的问题:
因为下级干部死伤太多,敌军俘虏兵往往过来不久就要当连排长,今年二三月的俘虏兵,现在已经有当营长的了,普通兵要训练半年、一年才能打仗。而我们的兵昨天入伍,今天就要打仗,简直无所谓训练,军事技术太差,作战只靠勇敢,长时间的休息训练是不可能的,只有设法避开一些战斗,争取时间训练,看可能否。为着训练下级军官,现在办了150人的教导队,准备经常办下去。
在这里暴露的问题很明显,就是因为队伍发展太快,导致队伍中的人力出现大量的断层,而当时红军的发展速度又受到了政府和豪绅阶级的打压,真正的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举步维艰。
在这样的情况下,又使得队伍必须不断地扩大,才能让队伍能够在接下来的斗争中有足够的人力与之抗衡,而在经济和人力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会极大地动摇队伍的信心,导致整个队伍凝聚力不足,进而又导致了军队反水,例如袁崇的一个步兵连和一个炮兵连,中间阶级的反水,投机者反水,甚至大多数土生土长的农民反水。这样的反水事件发生,就使得决策者中间会出现大量的对于相同事物的不同看法和见解,从而使得内部产生矛盾和分歧,一旦分歧过大,又会出现新的失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那么当队伍在扩张时,我们是否应该加快速度呢?当一些扩张的速度超过相应资源供给的速度时,我们该怎么办?事实上这是一个矛盾,一方面,当经济和教育都无法跟上时,不应迅速扩张,因为这种扩张很可能会使我们陷入被动,甚至崩溃瓦解:
革命高涨时期(六月),许多投机分子乘公开征收党员的机会混入党内,边界党员的数量一时增到1万以上,支部和区委的负责人多数是新党员,不能有好的党内教育。白色恐怖一到,投机分子反水,带领反动派捉拿同志,党的组织大半塌台.
另一方面,队伍的不断扩张显然会暴露在强劲的对手面前,如果不能迅速发展,那么对手就会在自身发展羽翼未丰满之前,对我们进行打压,这样一来就更难发展了。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中国人民的傲岸和珍宝。
做前人出做过的事,走别人已走过的路,足耐心地、敢闯新路,这是井冈山精神永褒生命力的珍宝,也是传承井冈山精神的要害。中国人在盘曲和顺境面前,不悲不俗、不悲观,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收,足耐心地地阐收国内里形势,在井冈山竖坐了第一个墟落革命凭据地,斥地了一条墟落困绕皆市、武拆夺与政权的坐异之路。这条道路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足耐心地,一切从真际出收,勇于斥地进与的成功规范,这在国际共产主义举止中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一、坚决信念、艰辛斗争
井冈山斗争时代,更生的革命军队处于十分壮大的白色反动权力四面困绕和反复围歼傍边,糊口生涯和斗争情况十分邪恶。是甚么力气收撑着凭据地军民同敌人斗争到底?是共产主义的抱负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崇下抱负和坚决信念,是工农赤军挨败一切艰巨的精神收柱。一个国度、一个民族、一个团队、一小我,假设出有抱负信念,出有精神收柱,必将走向沉沦。我们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像革命前辈那样具有坚决的信念。
井冈山斗争时代,凭据地军民面对敌人军事上的疯狂“围歼”和经济上的松稀关闭,收扬革命的乐不俗主义精神,唱着“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挨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冬风和大雪,温暖温暖进梦乡”。独立更生,艰辛斗争,破坏了敌人梦想把赤军饿死、困死在井冈山的诡计。今天,我们的国度富贵昌盛,人民生涯幸祸安康,然则艰辛斗争的杰出传统不克不及丢。
二、足耐心地、敢闯新路
井冈山精神,就是“坚决信念,艰辛斗争,足耐心地,敢问新路,依托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积薄流光,博大精深,是一个蕴涵歉硕的伟大精神宝库。我们要认真进建井冈山精神、鼎力收扬井冈山精神,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贵重的精神财产,集中表现了我们民族精神的精华。做为21世纪的热血青年,不仅要承当井冈山精神,更首要的是要鼎力煽动宣传井冈山精神,让年青的一代皆能承当和收扬井冈山精神,让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世代相传,让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力气。
“群众门路”是中国长年光光阴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党的底子门路,这是由我们党的鞠躬尽瘁为人民效劳的方针所决意的。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时曾写到:群众的反对和收持是红色政权收生和存在的首要本果之一,真止工农武拆割据的一个根本条件就是要有很好的群众底子。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傍边,一刻也不离开群众,这就是井冈山斗争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井冈山精神的内容之一。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托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来的群众门路,是我们的奇迹不竭与告捷利的首要珍宝。只有真正做到思想上恭敬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豪情上掀近群众、动做上深进群众、工做上为了群众,鞠躬尽瘁为群众办真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的反对。
一代伟人毛泽东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崇高的、伟大的,然而文章《井冈山》中这样有一段话深深地感动了我,它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勤俭节约的高尚美德。
毛泽东在漆黑的夜里只点了一盏灯,用一根灯芯在写作。这时有位同志走过来,见光线太暗了,想帮他多点一根,而毛泽东同志却说:井冈山现在还被困,食油缺乏,我们要节约,我不能多用一根灯芯。多么朴素的一句话啊,它深深地拨动了我的心弦,使我感触万千。这就是一代伟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真实写照啊!
要知道,现在国家富裕了,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可现新一代的青少年当中对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这句话提得越来越少了。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可是,还有一些幸运儿,他们家有彩电、冰箱、高级家具等,可以随意地从父母口袋中抓出钱来挥霍,甚至一味地赶时髦,盲目地购置了许多无用的东西,他们整天游魂晃晃荡荡,无心求知,只知消费,挥金如土,他们这种无节制的高浪费是害人害已啊!他们铺张浪费为人们所不齿。还有的学生在学校、在家里里都随处可见他们浪费粮食很严重。事实教育我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勤俭节约的美德是什么时候也不能丢的。他们这种做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作文注和深思。
谁知盘是餐,粒粒皆辛苦。你们只会脱口而出,可是你们在浪费时,你们就想不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呢?我们的国家虽然在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一天胜似一天,然而我们应当看到,国家的经济和世界发达的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国家还有部分贫困的山区人民不能解决温饱问题,我们的身边还有穷困的孩子不能上学。作为我们新一代应当把这些衣物、零钱存起来捐给他们。我们应当站起来坚决反对对那些挥霍奢侈、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高消费做法。我们应当学习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即使国家再富裕,我们也应保持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如果大家只知道浪费,不知道节俭,我们就会成为社会的罪人,成为一个无益于社会的人。相反,如果我们人人能履行节约,勤俭持家,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更快地富裕起来了,实现东方巨龙的梦想。
俗话说得好:身披一缕,当思织女之劳;日食三餐,每念农夫之苦;每喝滴水,当思饮水之源。观看了这部电影,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艰苦朴素的作风不可无。我们应像毛泽东那样勤俭节约,时时不忘勤俭持家,此乃立国之本也。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艰苦朴素的作风发扬光大!
此次井冈山学习让我深切感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非常感动。然而表达时却难以下笔,许多的思绪、感受涌上心间。抬头看去,远处群山朦胧,半掩藏在烟雨中,沉默无言。大路两旁高高站立的松柏,卫兵似的守卫着这片伟大的土地。
透过他们,好像回到了1927年,那炮声震天、遍地狼烟的苦难日子。国破山河碎,流离失所的百姓脸上带着惊惶,国民党私自撕毁盟约,背弃诺言,大肆捕杀共产党员。救国心切的他们遭到盟友背后的狠狠一刀时,方认识到,拯救破碎山河,武装力量有多么的重要。然而,代价过于沉重,多少仁人志士已因此而丧失生命,血流成河。奋起反抗却是敌众我寡,他们精良武器,我方小米步枪。秋收起义失利,睁开眼睛是战士们沾满尘土的倦容,梦里是伤员们痛苦的呻吟,没有粮食,没有药品,国民党不留任何生机的围杀,天下之大,何处可容下这满心为劳苦大众忧心的芽?如何才能撕裂这眼前的黑暗,将光明洒向人间?面对困境,先辈们怀着一腔热血,不妥协、不放弃,在一代伟人毛主席等人带领下,凭着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艰苦奋斗攻克难关,立足我国国情实况,将革命的星星之火带上井冈山,得力于井冈山人民的大力支持,扎根于此,建立了我国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这里,毛主席、朱元帅等伟人带领井冈山人民与国民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和不屈的脊梁。毛主席在昏黄的油灯下写下两篇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们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排除错误思想干扰,给革命提供理论支撑,为以后革命之火的燎原之势奠定基础。
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她郁郁葱葱,群山围抱,景色怡人。当我双脚踏上这片土地时,内心十分不平静,这里的每每一座山,每一棵树,一寸土地,都记载着那些不平凡岁月的回忆。走在先辈们挥洒过血汗的路上,身体的疲惫更让我感受到了那贫穷年代的困难艰辛。手指拂过那些褪色的黑白照片,看着庄严肃穆的墓碑,多少英雄在那里安眠,有名的,无名的……
在老师们沉痛的历史回顾声中,我的眼泪多次滚落而下:毛主席的油灯、朱元帅的扁担、张子清的盐、曾志和井冈山人民的红四军医院、伍若兰的“若要我低头,除非赣江水倒流”……这片苦难的土地上,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有太多的无奈和辛酸。读书笔记是什么支撑他们奋勇斗争?是什么让他们宁愿牺牲自己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是什么让他们面对屠刀仍面不改色、慷慨赴死?我想,是对党的事业的崇高敬仰,是对祖国的深沉的呵护,是对广大同胞无私大爱。
群山依旧无言,默默守护者井冈山英灵,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翻开新篇章,曾经的沧桑换了新颜。那些英雄的歌不会被忘记,他们将永远被传唱。伟大的革命先辈英灵,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盛,新时代面临新挑战,我们将秉承你们的意志,将井岗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带到我们的工作岗位,运用到戒毒事业中、生活中,不怕吃苦不畏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对生活心怀感恩,对法律心存敬畏,不断学习,不忘选择做一名人民警察的初心,牢记头上警徽的神圣使命,勇于承担肩上警衔赋予的职责。我们爱祖国,我们爱和平,坚守岗位,立足本职工作,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敬献绵薄之力。
6月15号,集团公司精心组织了为期三天的“坚定信念,敢闯新路”井冈山红色之旅,我作为一个生产班班长有幸参加,并得以同我的队友们一起走近那片神奇的土地,以及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英雄的人们。
在这短短的三天里,我们一起参观了博物馆、八角楼、龙江书院、红军造币厂、挑粮小路等红色景点,重温先辈们光辉的革命业迹。旅途中,公司领导还别有深意地将队员分成各个“军团”,以军队的纪律要求我们,以便我们这些后来者更好地追循先辈们的革命足迹,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故事。在这里,先辈们的“身影”无处不在,我们也无时无刻不感叹于先辈们对革命信念的坚定和执着,以及当年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豪情。
在这不平凡的三天里,我们重走了当年朱总司令挑粮的小路,还举行了一次抢占山头的比赛。在比赛中,我们富驰公司红六军团在熊总的指挥下,突”重围“、闯新路,坚定信念,勇夺第一。谢总评价说:”富驰公司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在毛主席手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纪念碑前,我们庄严立下誓言,并衷心希望能把这革命的火种、必胜的信念带回我们富驰公司,用以武装我们的头脑解放我们的思想,为富驰公司的明天写下壮丽的篇章。
春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这是毛主席1965年重上井冈山的诗词,是巧合还是伟大的预言?正好在16号晚电视新闻播报了神九上天、蛟龙下潜的盛况,我们亲爱的祖国又一次刷新记录创造了传奇,看着眼前震奋人心的场景,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这些革命火种和革命精神的激励指引下,在远大富驰人艰苦努力下,我们远大富驰公司也必将以自己全新的姿态,续写着一个又一个这样不朽的传奇!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近日拜读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刘宇祥馆长的《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一书,该书是一部介绍井冈山斗争历史、阐述井冈山精神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的著作。读完思想备感洗礼,心灵屡受触动,回想过去峥嵘岁月,不禁要向革命先烈表达最崇高敬意,同时也深感新时代更需要去传承好红色基因,弘扬好光芒万丈的井冈山精神。
一心一意跟党走。“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在井冈山时期,无数革命烈士献出宝贵生命,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一深刻透彻的重要论述充分说明了理想信念对共产党人的重要性。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是激励和鼓舞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动力。
百舸争流闯新路。“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新时代,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需要全体党员干部更加敢于创新,勇于担当,勤于奉献。彻底转变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干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讲实话、办实事,抓石有痕。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果仅仅凭借旧习惯、旧观念、旧经验,是不可能有创新的动力,只有敢于打破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以更宽阔的眼界、更宽阔的思路、更宽阔的胸襟,敢于自我否定,才能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提升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千锤百炼终成钢。“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耳边响起的这首歌既是对红军艰苦生活的真实反映,又是对井冈山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中流击水须奋进,发展路上敢攻坚。艰苦奋斗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虽然现在我们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但艰苦奋斗的本色决不能丢,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将艰苦奋斗的好传统、好作风传承下去,征途漫漫,唯有奋斗,九万里风鹏正举。
万代千秋暖人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发展的主体,是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我们党成立百年来,在历经革命、建国和改革开放等多次历史性的转变中,坚定不移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积极主动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带动群众,才得以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解放,取得了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显著成就。新形势下我们要不断探索发动与组织群众的新方式、新方法。时时厚植根茎于群众,要想群众之所想,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把人民满不满意、高不高兴、幸不幸福、拥护不拥护作为判断政策落实效果的评判标准。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正是因为有无数革命先辈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方有今日国泰民安,而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责无旁贷,有我们!
本文来源:http://www.hotu8.net/minsu/60791.html
推荐访问: